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 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

中国十大建筑公司
2024-12-20 作者:k8凯发集团 阅读量:

  原材料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标准在原材料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中国十大建筑公司、引领性作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原材料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地区和行业组织,加强工作协同,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原材料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筑坚实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原材料工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标准供给质量持续提升。但也要看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原材料工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方案》明确了开展标准体系优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标准研制、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建设、加强新材料产品标准培育、夯实行业标准化安全质量基础、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六大主要任务,并给出了具体措施。

  在12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介绍,《方案》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和发力点,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引领原材料工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发展。

  围绕高端化发展,《方案》制定一批通用性强的先进基础材料标准,聚焦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实施“新材料标准创新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标准。

  围绕智能化发展,《方✅案》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新材料国家政策、经营管理、数据安全和装备智能化发展需要,部署数字技术与原材料工㊣业深度融合相关标准制修订任务。实施“数字化标准提升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标准。

  围绕绿色化发展,《方案》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等标准研制,开展绿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产品标准以及绿色㊣园区、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研制。同时实施“绿色化标准升级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

  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近30%。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魏宏介绍,目前,原材料工业国家标准已经达到7000多项,既涵盖了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大宗㊣产品,也包括了特种合金、特种塑料、碳纤维、稀土等新型材料。

  看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改造升级”等成为关键词。“1—11月,粗钢产量同比减少了近2300万吨,同比下降2.7%。”常国武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钢铁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支持行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看石化化工行业,“由大到强”成为新特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说,中国✅在炼油、乙烯、化肥、主要化学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20多类基础化学品上产能居世界首位,化学品销售额占全球40%左右。化工新材料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2023年产值超过1.2万亿元,超高纯电子级氢氟酸、聚烯烃弹性体㊣等加快突破,对重点产业链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方案》是工㊣信部贯彻落实‘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继续牵好标准供给‘牛鼻子’,纵深推进标准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联动实施,以先进标准提升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说。

  原材料工业既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方案》着墨颇多,为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提供了利好。

  比如,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原材料工业深度融合相关标准制修订,优先制修订炼化、现代煤化工、化肥、轮胎、氯碱、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细分领域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标准,优先制修订智慧矿山、智能工厂、智能检测、协同㊣降碳等关键技术标准,重点开展超导材料、金属有机氢化物、先进光学晶体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标准制修订……

  “2024年1至11月,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全年将超过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超硬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规模居世界前列。”常国武说,工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印发了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指南,平台累计服务企业17.2万家,提供超过2000次关键材料应用验证、100万次测试评价服务。

  常国武说,下一步,工信部将以补短板、拉长板、铸新板㊣为主线,加快壮大新材料产业,构建新的增长引擎。比如,前瞻布局前沿材料,实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推进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材料中试平台;实施新版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加强新材料标准统筹协调等。(记者 王俊岭)

微信
微博
QQ空间
更多